重回延安,重访梁家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2019-06-13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

1935—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伟大胜利,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领导人才,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磨铁党支部党员干部和部分积极分子重回延安,重温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光辉历史,学习在十三年间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党支部一行人于6月13日到达延安,当天下午延安宝塔区党校副校长、副教授郭随万老师在开班仪式上给党支部一行人举行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主题讲座,活动期间还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

在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过的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感受深刻的革命历史传统,一间间窑洞旧址、一张张老旧照片,都在诉说着革命前辈当年在这里的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历史,传递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正是延安精神的初心,也是当下我们应当继续坚守的使命。


磨铁党支部主题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留影

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党小组成员交流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

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党支部一行人还专程赴延川县梁家河村,深入了解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

2015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向革命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第一站,总书记选在了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这里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47年前,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他艰苦却受益终生的插队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才离开这里,整整7年时间。

在梁家河村,我们看到知青院当年的原貌,“知青旧居”的墙上还保留着一幅以当年习近平带领村民建沼气池为原型绘制的宣传画,两边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当年修沼气池时拓宽的道路,至今还在造福着乡亲。

习近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考察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深情的感言。他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可以说,习近平的初心和使命的种子在梁家河,“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重访梁家河村

习近平主持建设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的事迹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主持建设沼气池的宣传画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住的知青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伟大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成长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短暂的三天学习,让党支部一行人深受教育,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铸就的延安精神对当下工作和生活的深刻意义,很多人在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行人就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重访梁家河、主题出版等主题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党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有的人分享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对于主题出版业务的启发,有的人分享了自己对于抗日战争中日军为什么不轰炸延安的理解,颇有新意,有的人还就当前国际形势,分享了延安精神对于应对当前国际形势挑战的意义。

大家的心得体会,让磨铁的初心更坚定,让磨铁的使命更有灵魂。磨铁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好书=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的“好书价值观”,认为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代表的社会效益是一本好书的首要条件,而让一本社会效益好的书产生良好的商业价值,让好书既叫好、又叫座,是磨铁所追求的目标。

磨铁始终把好书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初心,把策划发行更多好书作为自己的使命。如今,磨铁已从最初单一的图书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集图书、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集团,仍然践行好书价值观,坚持“好内容、好版权、好产品”的战略,为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提供优质内容产品,是我们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